中国农村营养改善计划地区2019年学生零食消费及影响因素

作者:毕小艺; 李荔; 杨媞媞; 徐培培; 曹薇; 许娟; 甘倩; 潘慧; 胡小琪; 张倩*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2021, 42(03): 329-333.
DOI: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03

摘要

目的分析中国中西部贫困农村中小学生的零食消费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正确引导儿童合理消费零食、促进健康成长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9年,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中西部22个省699个县中,分片选取1~3个国家试点县,共选取50个重点监测县。按照不同供餐模式,随机各抽取2所小学和2所初中作为重点监测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每个年级抽取1~2个班。采用学生调查表收集所调查的27 374名学生的零食消费频率、花费和种类等信息。结果中国中西部贫困农村有14.0%的学生每天吃零食≥2次,21.6%的学生每天零食花费≥3元。零食选择的前3位依次是蔬菜、水果(50.6%),饼干、面包(50.1%),膨化食品(4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在外地打工、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企业供餐、校园里有小卖部或超市的学生每天摄入≥1次零食的可能性更高(OR值分别为1.35,1.19,1.11,1.51,P值均<0.05)。结论中国中西部贫困农村中小学生零食消费现象较为普遍,且存在零食选择不合理的问题。应建立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支持引导的健康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合理选择零食。

  • 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