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电针干预远近端穴位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外周镇痛机制。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近端组、远端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方式制备MPS模型。造模后近端组大鼠在局部激痛点结节即阿是穴处进行电针干预,频率2/100 Hz、电压2~4 V的疏密波,电流强度以大鼠左下肢出现轻微颤动为宜,每日1次,每次15 min,连续14天。远端组大鼠电针阳陵泉穴加阴陵泉穴,余同近端组。空白组和模型组只做抓取和套头,不做其他干预。干预后测定左右足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WMT),计算差值;进行左下肢股内侧肌肌骨超声影像学、肌电监测检测;HE染色法观察左下肢股内侧肌肌肉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肌肉组织中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CD68、CD206的阳性表达;ELISA法检测腹主动脉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0 (IL-10)、白细胞介素8 (IL-8)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左下肢股内侧肌肌纤维断裂、扭曲、纤维粗细不等,肌筋膜断裂,出现纤颤电位,肌细胞增大、核内移,肌间隙增宽,左右足PWMT差值明显增大,股内侧肌SP、CGRP、CD68、CD206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清IL-8、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近端组与远端组肌纤维形态完整,排列有序,肌筋膜连续无断裂,肌细胞形态规则,IL-8水平明显降低(P<0.01);近端组自发性放电幅度及频率降低,左右足PWMT差值显著降低,股内侧肌SP、CGRP、CD68水平明显降低,CD206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远端组出现复杂性放电,股内侧肌CD68水平下降,CD206水平升高(P<0.01)。与近端组相比,远端组IL-8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电针近端穴位能显著改善大鼠痛阈和局部肌组织形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致痛物质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促进巨噬细胞极化有关;电针远端穴位镇痛作用不明显,机制尚不清楚。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