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心搏骤停复苏成功后的核心治疗之一是保持机体足够的灌注压, 但具体的血压维持目标尚无统一共识。为此, 有学者进行了一项随机临床试验。在该试验中, 研究人员将院外心搏骤停后复苏成功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接受2个目标的血压管理〔平均动脉血压维持在63或77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研究的主要评价终点为一复合终点指标:主要结局指标为全因死亡或出院90 d内脑功能分类量表(cerebral performance category, CPC)得分为3或4的患者(CPC范围从1~5分, 分数越高表示预后越差, 3~4分表面患者严重残疾或昏迷);次要结局指标包括48 h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全因死亡、3个月时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评分(范围0到30, 分数越高表示认知能力越好)和修正Rankin量表(范围0到6, 分数越高表示残疾越严重)以及3个月时CPC得分。结果:共有789例患者纳入了最终的分析, 其中平均动脉血压维持77 mmHg以上组393例(高目标组), 维持在63 mmHg以上组396例(低目标组)。高目标组有133例患者出现了主要终点事件, 低目标组有127例出现了主要终点事件〔34%比32%, 风险比(hazard ratio, HR)=1.08〕。90 d时, 高目标组122例患者死亡, 低目标组114例死亡(31%比29%, HR=1.13);组间CPC得分(两组CPC中位得分均为1, 四分位距均为1~5)、修正Rankin量表评分(两组得分均为1, 四分位距均为0~6)、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评分(两组得分均分别为27和26, 两组四分位距均为24~2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以及不良事件率差异不显著。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心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后, 平均动脉血压目标维持在63或77 mmHg, 对患者死亡、严重致残以及昏迷等不良预后的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