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究扁穗雀麦种子成熟过程中的生理响应,明确适宜的收获条件和时间,以扁穗雀麦"江夏"和"黔南"为试验材料,对种子成熟过程中含水量、粒重、贮藏物质、酶活性和ATP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子的成熟,含水量呈持续下降趋势,但最大失水率在品种间有较大差异。"江夏"在花后第33~38天失水率最高,每天为4.94%,而"黔南"在花后第38~43天失水率最高,每天为6.45%。干重变化与含水量相反,"江夏"和"黔南"于花后第38天达生理成熟,分别为1.22 g和1.36 g;千粒重在花后第33天相对较高(11.25 g和14.13 g),后期粒重变化与品种熟性和落粒有关。可溶性糖在花后第13天内逐渐增加并达最大值(112.80 mg·g-1和106.76 mg·g-1),之后开始下降,并在花后第33~43天趋于稳定,淀粉含量变化基本表现为与之互补。ATP含量相对较高时期多为籽粒快速增加阶段;脱氢酶活性含量变化在种子成熟过程中不显著。综合考虑,"江夏"扁穗雀麦在花后第33天左右收获最好,"黔南"可推迟2~3 d。

  • 单位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