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松井博光是竹内好培养的第一位学者,同时也是竹内好在东京都立大学教授席位的衣钵传人。1980年代松井处理中国新时期文学时援引竹内的"同时代性"论述,确认了新时期文学经过10年的发展也具备了"同时代性",同时通过中国作家的历史使命由"抵抗"向"苦斗"的转变,在两个时代的"同时代性"之间建立了谱系性。松井援引竹内思想资源的目标在于通过强调中国文学自主产生的"同时代性",使用"断续中寻找连续"的治学方法来抵抗日本学界将当代文学比附为政治史附庸的现状。在抵抗的过程中,松井沿着竹内的足迹,通过编制研究资料目录和促进译介活动两种实践策略完善中国文学研究业态,将具有"同时代性"的中国文学作品带进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