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共情能力是道德行为的动机基础,影响着个体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对人的毕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过去的30年间,共情能力的研究经历了概念上从本能到理性、理论上从经验到科学、应用上从治疗到预防的取向变迁,启发教育领域在共情能力的培养实践中要以把握尺度、基于证据、防治并行为基本取向。本文根据共情的内在属性和研究证据得出结论,认为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要遵循扎根本土文化、依托情境触发、家校相互弥合的行动原则。在此基础上,加强训练干预,开展自上而下的共情培训活动;运用技术支持,建立基于关系的电子共情档案;多维路径渗透,挖掘覆盖全程的共情教育资源,以此作为培养学生共情能力的具体策略。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