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及单纯药物治疗对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卒中注册系统因重度前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的患者,按有无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分为血管内介入组和单纯药物组.主要终点事件为30 d内任何脑血管事件、死亡及30 d后责任血管同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次要终点事件为30 d后责任血管同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比较两组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及研究次要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42例,血管介入组69例,单纯药物组73例.两组主要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30 d、1年、2年、3年的累积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3%、15%、21%、29%;1%、15%、22%、27%.但血管内介入组次要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药物组(P =0.026),2组1、2、3年累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13%、15%;14%、21%、34%.Cox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方式(HR=2.601,95% CI1.042 ~6.495,P=0.041)和主要血管危险因素的数量(HR =3.322,95% CI 1.116~9.894,P=0.031)是次要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与单纯药物治疗比较,血管内介入治疗可以明显减少重度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手术30 d后的缺血性卒中复发,但两组的长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在于介入治疗有较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抵消了其预防复发的长期疗效.
-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