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初中生近视发生在个体特征与用眼行为的差异,分析健康行为程式模型(HAPA)与计划行为理论(TPB)变量在近视预防行为的阶段特征。方法 于2020年7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4 859名初中生进行在线或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有近视及近6个月发生近视的人数分别为3 013人(62%)、994人(20.5%)。女生、高年级、父母有近视的初中生近视发生率高(均P <0.001)。学习日睡眠时间、学习日或休息日课后看书写作业时间、每天2 h户外活动、学习日课间走出教室、假日与父母朋友户外活动、注意读写姿势和读写休息与近视发生明显相关(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生、高年级、父母有近视、低频率的每天2 h户外活动和读写后休息是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近视预防行为在前意向者为1 543人(31.8%),意向者为1 433人(29.5%),行动者为1 883人(38.3%)。男生、低年级学生更多处于行动阶段(均P <0.001)。除了风险认知在意向者和行动者之间无差异外,其他社会认知变量及近视预防行为水平均为行动者高于意向者、前意向者(P <0.01)。等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行为态度、行动自我效能是前意向阶段的主要预测变量,风险认知、主观规范、行动自我效能是意向阶段的主要预测变量,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行动与应对自我效能、行为计划与应对是行动阶段的主要预测变量,模型解释力分别为15%、12%、20%。结论 初中生近视发生率存在个体特征、用眼行为差异;社会认知变量对近视预防行为呈现阶段特征。
-
单位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