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经过40年的发展,湖南省草地类型、面积和分布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草地调查的数据已不能反映现实草地资源现状,要科学地配置草地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首先需要摸清草地资源的家底。2018年项目组选择湖南52个县进行了草地清查,共设置3030个样地,调查每个样地的经纬度、海拔、坡向、坡位、草地类型、草地等级、盖度、草地产量、石漠化、退化、草地利用情况等。结果表明:52县中,天然草地可分为4个草地类,即暖性灌草丛、热性灌草丛、低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其中热性灌草丛样地数最大,占78.44%;其次是低地草甸类,占16.63%;暖性灌草丛和山地草甸类都较少,合计占4.93%。4个草地类包含了35个草地型,其中F05(白茅)、G01(芦苇)和G02(芦苇、藨草)草地型占比较大。天然草地处于海拔300 m以下的占94.47%,处于300~800 m的占4.54%,而海拔高于800 m的占0.99%。有76.83%的草地分布在阳坡和半阳坡,有71.10%的草地分布在坡中部以上,有14.58%的草地位于河流、湖泊、水库和坑塘的滩涂地。天然草地以Ⅲ等草地为主,占76.15%;天然草地分为8级,1级草地最多,占全体天然草地样地数57.68%。草地利用率低,有67.78%的草地未利用。草地干草产量均较高,干草产量为1000~5000 kg·hm-2的占42.78%,干草产量为5000~20000 kg·hm-2的占41.40%,干草产量大于20000 kg·hm-2有11.93%,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草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天然草地覆盖情况总体良好,平均覆盖度为81.53%。94.38%的草地样地无石漠化问题,石漠化区域集中分布在湘西武陵山片区、湘中衡邵盆地,以及湘南郴州、永州两市。草地退化面积约为12.73%,邵阳、永州、湘西、郴州、娄底、张家界和衡阳等7个市州存在草地退化问题。本次清查为湖南省草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