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口疮,又名"口破",其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1],以口腔内唇、舌、颊部、上颚及软腭等处黏膜发生溃疡、灼热疼痛为特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口腔溃疡病,是一种常见且易反复发作的疾病,通过对相关古代文献的整理,现将其中医病机总结如下。1实热证"火热"是口疮形成的基本病理因素[2],初发口疮实热证多见,包括外感风热及脏腑内生火热,而脏腑内生火热又以心脾火热上炎为主,另外还包括肺热、三焦热盛等。如《医方考·口病方论》说:"口糜本于湿
-
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