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病在中国历史上有两次大流行,一次为西晋衣冠南渡,一次为唐代,其时涌现了众多治疗脚气病之名家名著。宋以降,则仅见散在且症状较轻的记载。晋唐时期脚气病的病因病机多为风毒及肾虚;宋元时期,呈现出由风毒致病向湿邪以及血虚、脾胃虚等内因过渡的倾向;明清以降,脚气病逐渐淡出医疗视野,其理论亦多因循前人,较少创获。脚气病的治疗以祛风除湿为基本原则,且疾病初期要尽快治疗,并慎用补法,服药、针灸为脚气病的主要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