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湖南稷子(Echinochloa frumentacea)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0、25、50、75、100、125、150、200 mmol·L-1)的NaCl和Na2SO4作为胁迫处理,探讨盐胁迫对湖南稷子苗期K+、Na+吸收与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和Na2SO4浓度的增加,湖南稷子叶片、茎鞘和根系中Na+含量均增加,K+含量均降低,K+/Na+均下降。其中,Na+含量与分布表现为根系>茎鞘>叶片,叶片和茎鞘Na+含量显著低于根系,K+/Na+明显高于根系;K+含量与分布总体表现为低盐浓度时茎鞘>根系>叶片,中、高盐浓度时茎鞘>叶片>根系。盐胁迫下根系向茎鞘的运输选择性系数(ST1K,Na)与茎鞘向叶片的运输选择性系数(ST2K,Na)在盐浓度>25 mmol·L-1时均显著高于对照,且ST1K,Na值大于ST2K,Na值。当盐浓度≥125 mmol·L-1时,Na2SO4胁迫下地上部K+/Na+趋于稳定,茎鞘和根系中的K+含量和ST1K,Na值高于相同浓度的NaCl胁迫,叶片和茎鞘中的Na+含量低于相同浓度的NaCl胁迫。ST2K,Na值在Na2SO4胁迫下呈上升趋势,在NaCl胁迫下先升高后降低。因此,湖南稷子幼苗根系对K+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吸收能力;高盐浓度下,湖南稷子对Na2SO4具有更强的耐性。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