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的"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理论,因历代医家对其内涵解释不同及其与西医解剖学位置相反,时常引起争议。"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理论可溯源于《周易》的阴阳之道,在《黄帝内经》中演变为阴阳升降,并奠定了脏腑气机升降的理论基础。临床中,"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体现了肝肺气机升降的特性,标识了肝肺病证反映于体表的病位以及肝肺气血偏胜的病位,指导了中医法象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