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异常结果, 为规范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子系统, 收集2020-2022年度河南省18个省辖市168家医疗机构410名放射工作人员516个单个监测周期个人剂量监测异常结果, 对异常结果涉及放射工作人员的性别、年龄、工龄、职业类别、所在医疗机构级别、剂量计佩戴是否规范等情况进行分组, 分析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影响因素。结果 2020-2022年度河南省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异常结果发生率分别为6.83×10-3、5.22×10-3、6.30×10-3。异常结果主要分布于男性放射工作人员(占66.83%)、诊断放射学(59.51%)和介入放射学(34.63%)相关岗位、三级(54.39%)和二级医疗机构(36.34%)。不规范佩戴剂量计和规范佩戴剂量计情况下,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和不同职业类别之间异常结果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42、6.56、32.96、177.15, P<0.05))。因工作量增加导致"受照剂量异常"的放射工作人员年个人剂量中位数为3.95 mSv, 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年个人剂量高于放射治疗学工作人员(4.45、2.91 mSv, Z=5.07, P<0.05)。结论应加强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教育和培训, 规范个人剂量计佩戴;重点关注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受照剂量。

  • 单位
    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