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们在论及"五四"及八十年代两次大型的"戏剧观"论争时,往往从论争本身出发,并将论题集中在戏剧本体的层面上,很少从话剧与社会历史的互动关系以及"话剧场"的角度进行考量,从而忽视了潜藏在"戏剧观"论争背后的话语争夺。于是,历史的本质化思维遮掩了事件的真实性与复杂性,也阻碍了人们正确地认识这两场论争以及中国话剧在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为此,本文从场域理论出发,以反思的视角重新观照中国话剧史上两次"戏剧观"论争的高峰,并旁涉由此引发的小高峰,以期在"事件化"的历史语境中重新审视戏剧观念的演变与百年中国话剧的发展。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