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对小鼠进行肠系膜淋巴结炎病症造模,以补脾消积口服液作为主要治疗药物进行治疗,探究对该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2只小鼠预留12只作为空白组,剩余小鼠作为造模组进行造模,造模组小鼠单日冷水游泳至力竭,并饲喂生甘蓝,双日按照0.3 ml/10 g剂量灌胃猪油脂,共造模16 d,造模结束后对空白组及造模组小鼠进行5 h尿液收集,检测尿液D-木糖含量,判定造模情况;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0.3 ml/kg)、阳性组(头孢克肟混悬剂5.7 mg/kg)、口服液低剂量组(临床等效剂量7.4 ml/kg)、口服液高剂量组(二倍临床剂量14.8 ml/kg)和联用组(口服液7.4 ml/kg+头孢克肟5.7 mg/kg),每组16只小鼠,并按分组每日进行灌胃给药;对实验期间小鼠的行为学进行记录观察;每组随机抽取8只小鼠进行后续指标检测;给药结束后对小鼠再次进行5 h尿液收集并检测D-木糖含量,尿液收取结束后对小鼠进行麻醉并眼球取血,血液离心后取血清进行分装及检测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将小鼠取血并处死后摘取肠系膜淋巴结,置于4%多聚甲醛保存做病理切片;运用SPSS 26.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小鼠经过14 d给药治疗后,相较于模型组状态明显好转,尿液中D-木糖含量显著上升(P <0.05);相较于模型组小鼠,口服液低、高剂量组、阳性组和联用组小鼠血清指标CRP、PCT及TNF-α水平显著降低,IL-10水平显著升高(P <0.05);HE切片中,空白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结构正常无病变;模型组淋巴结副皮质区病理性扩张,淋巴结网架等结构出现损伤破坏,口服液低、高剂量组,阳性组和联用组小鼠淋巴结结构相较于模型组有所恢复与改善。结论 补脾消积口服液对脾气虚证致肠系膜淋巴结炎小鼠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口服液低、高剂量组,阳性组和联用组小鼠血清中CRP、PCT及TNF-α炎症指标水平相较于模型组显著降低,IL-10水平显著升高,肠系膜淋巴结病理结构的改善与恢复等方面。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