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双导丝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应用中的有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入选21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双导丝球囊组和普通球囊组。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的方法分别测量了术前、球囊扩张后、支架置入后分叉部位最小管腔直径、即刻管径获得和直径狭窄率。结果:研究的有效性指标,在球囊扩张后,使用双导丝球囊的病例与使用普通球囊的病例相比,前者边支血管的直径狭窄率更低[(43.38±16.81)vs.(51.68±15.01)%,P<0.01]、最小管腔直径更大[(1.34±0.47)vs.(1.15±0.39)mm,P<0.01]、即刻管径获得的绝对值更少[(-0.11±0.04)vs.(-0.25±0.09)mm,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70例患者在球囊扩张主支血管后置入了支架。双导丝球囊组与普通球囊组相比,前者边支血管的直径狭窄率更低[(50.34±16.82)vs.(66.09±22.60)%,P<0.01]、最小管腔直径更大[(1.14±0.40)vs.(0.93±0.34)mm,P<0.01]、即刻管径获得的绝对值更少[(-0.30±0.12)vs.(-0.54±0.19)mm,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指标,血管夹层、边支闭塞、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用双导丝球囊扩张主支血管,边支血管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这可能和导丝切割斑块的作用有关。双导丝球囊可能成为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一种选择。

  • 单位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