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四大城市群在夏秋季大气臭氧(O3)污染问题严重.为了深入认识O3的区域污染特征及其成因,在上述4个城市群于20142016年夏秋季节,开展了大气O3及其前体物(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的综合观测研究.观测发现,臭氧污染区域性明显,臭氧最大8h值在59146(10-9V/V),整体上城市站点臭氧浓度水平较郊区站点低,臭氧前体物NO2平均浓度水平在422(10-9V/V),VOCs浓度为1153(10-9V/V),VOCs活性水平在1.610.5s-1.使用基于观测的盒子模型(OBM)分析臭氧生成控制区,发现四大城市群的O3生成多数处于人为源VOCs控制区或者过渡区,且对烯烃和芳香烃的敏感性最强.运用PMF受体模型对城市站点VOCs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排放和汽油挥发是城市VOCs主要来源,占比30%50%;溶剂涂料使用其次,占比为10%20%.综合而言,我国现阶段臭氧污染防控应以VOCs控制为主,其中应着重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和溶剂涂料使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