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应用双能量CT (DECT)分析确诊的食管癌患者转移性淋巴结及非转移性淋巴结之间的数据差异,探讨双能量成像在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80例,利用双能量后处理技术多材料分解算法获得碘图及脂肪图,纳入124个淋巴结(其中转移性淋巴结56个、非转移性淋巴结68个)测得碘含量(IC)、标准碘含量(NIC)及脂肪分类(FC)等数据,以病理作为分组金标准,对两组淋巴结进行量化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评价各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评估DECT碘图及脂肪图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得出曲线下面积(AUC)最大时各参数的阈值。前瞻性收集经活检确诊食管癌并拟治疗患者的100个未知纵隔淋巴结进行数据测定,按照回顾性研究中得出的各参数的阈值作为判定淋巴结转移的临界值,对该100个淋巴结进行预测并与病理结果作为对照,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两组淋巴结动脉期碘含量(ICA)、静脉期碘含量(ICV)、静脉期标准碘化率(NICV)、动脉期脂肪分类(FCA)及静脉期脂肪分类(FCV)等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当阈值ICV 2.25 mg/mL、NICV 23.6%、ICA 2.51 mg/mL时,诊断转移性淋巴结AUC最大,分别为0.877、0.695、0.625;当阈值FCA 39.30%、FCV 38.65%时,诊断非转移性淋巴结AUC最大,分别为0.691、0.836。对100个未知纵隔淋巴结进行参数测量,当ICV大于2.25 mg/mL倾向为转移性淋巴结,计1分,否则计0分;NICV大于23.6%时,计1分,ICA大于2.51 mg/mL时,计1分;当FCA大于39.30%倾向为非转移性淋巴结,计0分,否则计1分;FCV大于38.65%时,计0分。最终五项总分达到3分时诊断为转移性淋巴结,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检验Kappa值为0.762。结论 当阈值ICV 2.25 mg/mL、NICV 23.6%、ICA 2.51 mg/mL时诊断转移性淋巴结效能最大,当阈值FCA39.30%、FCV 38.65%时诊断非转移性淋巴结诊断效能最大,碘图联合脂肪图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有较好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