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构建农村信用社信贷配置选择模型,分析市场化条件下农村信用社(简称农信社)的信贷行为,并利用苏北地区21家农信社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农信社信贷配置规模和效率。结果表明,随着县域金融市场竞争度的提高,农信社贷款供给增加,贷款价格下降,县域金融市场的整体福利水平提高;但是出于信贷风险和信贷成本的考虑,商业化运行的农信社更偏向于企业贷款,农户贷款占比呈下降趋势;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农信社更加遵循根据成本和风险定价原则,定价能力大幅提高。要缓解农户贷款市场资金供给不足这一问题,政府应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增加农户贷款市场上的供给主体,并积极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发放小额信贷等政策性贷款,积极探索抵押品改革,增加农户可抵押品类别。
-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