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同州梆子又名"东路秦腔""同州腔",也称老秦腔。明朝嘉靖年间形成于关中东部以大荔县(旧同州府治)为中心的十数县,主要声腔构成以梆子腔为主,兼有昆曲、罗罗腔、吹腔、小调等,因伴奏乐器中采用枣木梆子击节,发"桄、桄"声,故称"桄桄乱弹"或"梆子"。后为区别于其他梆子剧种,始称"同州梆子"。当前主要流行于关中东府地区。同州梆子演出团体有2个,均为国办团体。同州梆子是中国梆子戏之鼻祖,其形成历史源远流长。同州梆子剧目丰富,据统计有1000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