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雅鲁藏布江米林县加拉堰塞湖考证

作者:蔡耀军*; 杨启贵; 栾约生; 朱萌; 张亚年; 高建华
来源:工程地质学报, 2022, 30(03): 784-793.
DOI:10.13544/j.cnki.jeg.2021-0644

摘要

加拉堰塞湖威胁其上下游的人口安全、城镇设施及生态环境。加拉堰塞体地处无人区,没有对外交通,调研困难,因此形成机制研究甚少。作者于2019年3月调研了堰塞湖现场,通过对残留堰塞体地形实测,堰塞体岩性及结构、沿途堰塞湖水毁现象调查,结合堰塞体粒度特征,查明了加拉堰塞体的物质组成、堰塞湖形成过程及湖区灾损机制。调查发现雅鲁藏布江下游左岸色东浦沟冰碛物3次活动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并于10月19日、31日两次溃决,溃口流量分别达到32 000 m3·s-1和19 000 m3·s-1。前两次活动入江体积达6500×104 m3,堰塞体高度88 m,蓄水至6.0×108 m3后发生第1次溃决。第3次活动入江体积约1000×104 m3,堰塞体垭口高度约67 m,蓄水至3.26×108 m3后发生第2次溃决,体现了源于冰碛物堆积、混杂大量冰块、含水率极高的类似泥石流堆积堰塞体的独特溃决机理和洪水特征。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河段堰塞湖堵江事件频发,通过加拉堰塞湖形成过程、溃决机理研究,可以为本区域堰塞湖灾害应对提供参考。

  • 单位
    水利部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