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中开牙合牙和低位牙2种咬合功能低下牙的牙龈萎缩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方便收集2016年3月—2018年3月该院110例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治疗部位的不同,进一步分为55例开牙合牙组(治疗部位为开牙合牙)和55例低位牙组(治疗部位为低位牙),同时选择55名正常牙作为对照组。分析开牙合牙组、低位牙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牙龈萎缩发生情况;分析发生牙龈萎缩的相关因素。结果开牙合牙组、低位牙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牙龈萎缩发生情况分别为(0.86±0.24)mm、(1.36±0.52)mm、(0.24±0.0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87,P<0.05);将开牙合牙、低位牙、缺牙、牙创伤、拔牙、牙龈生物型及正畸前牙龈指数作为因子,赋值为(0=是,1=否),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开牙合牙、低位牙、拔牙、牙龈生物型及正畸前牙龈指数为发生牙龈萎缩的危险因素。结论正畸治疗后,开牙合牙和低位牙2种咬合功能低下牙均会出现牙龈萎缩,但开牙合牙发生率明显高于低位牙,原因与开牙合牙、低位牙、拔牙、牙龈生物型及正畸前牙龈指数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