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布东拉金矿床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作用:来自流体包裹体和H-O同位素的证据

作者:刘洪; 李光明; 李文昌; 张景华*; 李佑国; 张智林; 黄瀚霄; 欧阳渊; 张腾蛟
来源:矿床地质, 2021, 40(02): 311-328.
DOI:10.16111/j.0258-7106.2021.02.008

摘要

西藏自治区仲巴县布东拉金矿床位于中拉萨地块西段,矿体受北西向的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出。矿石产出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主要矿石矿物为自然金。矿化蚀变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包括石英-自然金-黄铁矿阶段(S1)、石英-自然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S2)和石英-碳酸盐矿物阶段(S3)。文章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成矿阶段的石英脉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测、包裹体显微测温、包裹体显微激光拉曼分析、群包裹体成分分析和群包裹体H-O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S1阶段流体均一温度为330~350℃,盐度w(NaCleq)为9.0%~11.0%,密度0.82~0.86 g/cm3,压力为(100~140)×105Pa,深度为1.0~1.4 km;S2阶段流体均一温度为300~309℃,盐度w(NaCleq)为7.0%~9.0%,密度为0.80~0.85 g/cm3,压力为(70~120)×105Pa,深度为0.7~1.2 km;S3阶段流体均一温度为210~230℃,盐度w(NaCleq)集中为2.0%~3.0%,密度为0.84~0.90 g/cm3,压力为(50~80)×105Pa,深度为0.5~0.8 km。包裹体成分分析表明,布东拉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为主,含有少量CO2、SO2、N2和CH4;液相中阴阳离子主要为Ca2+、Na+、C1-和SO42-。各热液脉体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DH2O值为-101.3‰~-90.7‰,δ18OHO值为-0.75‰~5.06‰,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及少量岩浆水。研究表明,含2金成矿流体沿着断裂从深部封闭体系运移到浅部的开放体系时,迅速突破临界状态,减压沸腾导致金属物质的沉淀,形成各种类型的矿脉及矿化。布东拉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中低密度、含少量CO2、SO2、N2、CH4的Na Cl-CaSO4-H2O体系的浅成地下热水,表明其可能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