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发掘报告

作者:裴树文; 牛东伟; 高星; 陈福友; 冯兴无; 张双权; 张乐; 张晓凌; 马宁; 彭菲; 周振宇; 关莹; 王惠民
来源:人类学学报, 2014, 33(01): 1-16.
DOI:10.16359/j.cnki.cn11-1963/q.2014.01.007

摘要

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发现于2002年,位于水洞沟遗址核心区,2003年至2005年共进行三次系统发掘,揭露35个水平层,面积25m2,出土包含石制品、动物化石、鸵鸟皮及装饰品等文化遗物上万件。遗址埋藏在边沟河左岸第二级基座阶地,文化层为灰白-灰黄-灰绿色粉砂及黏土质粉砂,厚度在3m以上,遗址堆积后期局部受到小规模水流改造,但石制品组合基本保留了制作完成后的总体面貌。石制品原料取自附近的河流和湖泊成因的砾石;石制品是一个包含石核、废片、石器、砸击品和打制工具但以废片为主体的组合,个体以小型居多;锤击法为剥片的基本方法,砸击法被偶尔使用,刮削器为石器的主要类型,石器为锤击法简单修理而成。石器工业总体显示北方小型石片石器传统。光释光年代初步测定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的时间大致发生在2725ka BP,属旧石器时代晚期。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