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实际出资人执行异议之诉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认定衍生的又一难题,隐名出资行为及股权基础关系的变化均会引发此类诉讼。鉴于司法实践中"同案异判"现象普遍,理论界形成"权利外观优先保护论"与"权利外观优先保护质疑论"两种截然不同观点。为弥补既有研究的"回避性""不充分性"及"论证逻辑漏洞",破解纠纷"无解"的窘境,可在归纳与罗列"合约规制"与"公权规制"所涉具体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利益衡量,结合利益保护的社会效果,得出利益保护的价值取向。按此路径,"隐名出资情境下"及"股权转让合同生效阶段"登记股东债权人利益更具优先保护的正当性,作为制度工具的"权利外观标准"恰与该价值取向契合。在"股权转让合同生效+公司受通知与认可阶段"严格适用实体法解决纠纷多有不公,可借鉴《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引入股权异议登记制度,赋予实际出资人(股权受让人)对抗登记股东债权人的权利。

  • 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