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CTA多平面重建(MPR)比较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术(TAS)与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PS)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头颈CTA扫描的患者63例,在MPR上模拟两种螺钉置入,并比较两种方法对枢椎椎动脉沟(C2 VAG)的侵犯率,同时记录最佳置钉角度。将患者根据高骑动脉(HRVA)、椎弓根狭窄(NP)及枢椎段椎动脉(IAVA)分型进行分组,采用χ2检验分析各种分组中两种手术方法对C2 VAG侵犯率的差别,用one-way ANOVA对两种方法置钉角度与IAVA分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总研究人群中,TAS对C2 VAG侵犯率为23.8%,PS为29.4%,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在HRVA中,TAS对C2 VAG侵犯率(66.7%)显著低于PS(87.9%)(P=0.03),而在NP病例中,TAS(77.8%)与PS(88.9%)对C2 VAG侵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TAS、PS对C2 VAG侵犯及HRVA与IAVA分型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在M-a型当中,TAS(84.2%)与PS(94.7%)对C2 VAG侵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椎动脉的走行越向内向上,PS的内倾角越大,但不影响TAS的置钉角度。结论 TAS和PS对椎动脉侵犯率较高,存在同样的风险;在HRVA中,TAS相对更加安全。基于MPR可在术前综合评估解剖参数及置钉角度,为上颈椎手术提供更安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