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校教育具有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区分。前者负责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不具有文化的差异;后者负责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文化的差异。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专业知识技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人文素养的培养逐渐不被人所重视。中国高校教育也出现重专业技能而轻文化素养的弊病。如果说专业知识技能作为中西方共同遵循的现代性规则,中国高校可以照搬学习;那么人文素养则具有不同的文化差异,中国高校无法照搬学习。中国高校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寻求资源,打开一条高校通识教育建设的古典路径。在儒学文化中,绝对精神与主体精神的合一,构造了人的德性,开展出道德教育;客观精神与主观精神的协调,构造了社会的公私领域,开展出公民教育;取象精神的生成与发用,构筑了人的意义世界,开展出美学教育。上述精神统一于自由精神中,在自由心灵的自我选择与实践中而得以成就理想人格与美好生活。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