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讨石漠化地区先锋树种茶条木伐桩的萌蘖特性,以砍伐强度和伐桩高度为因子,研究了茶条木在不同砍伐强度(全伐和择伐)和伐桩高度(20、40和60 cm)处理下的伐桩存活情况,以及萌条的数量和生长量等特征。结果表明:砍伐近1年后茶条木伐桩的萌蘖率和存活率分别为99.24%和88.55%,其中伐桩存活率显示择伐大于全伐、高桩大于低桩并与伐桩基径大小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茶条木伐桩萌蘖具有较强的季节性,萌条死亡率较高,单个伐桩的萌条总数和萌条存活率分别为7.3个和54.9%,两者在砍伐强度相同时随伐桩高度增加而增大。主萌条的平均株高和平均基径分别为168.7 cm和12.38 mm,伐桩萌条平均生长率为40.8%,三者均表现出全伐时随伐桩高度增加而增大、择伐时随伐桩高度增加而下降的特点。根据试验观察结果并结合石漠化区植被恢复的需要,择伐和留桩20 cm是茶条木比较理想的砍伐利用方式。
-
单位中国科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广西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