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明治时代开始,日本面对西方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冲击,经过反思,更加重视对全体国民的道德教育,并且掀起了明治时期的道德运动,明治时代后期以降,日本国民的道德素质明显提升,道德水平飞速提高,特别是日本的公德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明治时期的道德运动中,儒学道德由明治时代开始时的被冷落、被排斥,到儒学道德的复活;又从儒学道德的复活到儒学道德的被改造利用,直至明治政府颁布"儒学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针及国民道德方针,儒学道德达到了至上的地位,明治道德运动中儒学道德与西方道德较量的过程中,获得了优势。明治时代后期日本军国主义者对儒学道德思想歪曲恶用,二战后日本对儒学道德的利用又恢复到常态。在日本明治时代的道德运动中,无论是排斥、否定儒学道德,或者崇尚儒学道德,或者恶用儒学道德,都无法将日本的道德思想与儒学道德剥离,儒学道德一直与明治时期的道德运动密切关联。在明治初期日本欧化的热潮中,即使一些学者极力排斥儒学,但是在实际中还是借用儒学的概念反对儒学,也借用儒学道德词汇介绍西方道德,因为儒学在日本的传播运用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儒学道德已经根植于日本文化中,融合于日本人思想深层的道德观念中,几千年儒学道德对日本道德教育的影响,也已经根植于日本人的道德品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