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冬季PM2.5化学组成特征及来源分析

作者:张敬巧; 罗达通; 方小云; 王涵; 王少博; 刘锐泽; 王淑兰*
来源:环境污染与防治, 2021, 43(10): 1297-1303.
DOI:10.15985/j.cnki.1001-3865.2021.10.014

摘要

于2018年1月5日至2月5日在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开展PM2.5样品采集,基于化学组分数据分析了PM2.5污染特征,使用正矩阵因子分析(PMF)模型和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综合轨迹(HYSPLIT)模型分析其来源。结果表明,廊坊开发区冬季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52.4μg/m3,最高值达到180.5μg/m3;NO-3、SO2-4和NH+4为廊坊开发区冬季PM2.5中的主要离子组分,平均值分别为5.7、3.3、3.2μg/m3,三者占到水溶性离子的73.5%(质量分数);OC和EC平均值分别为14.9、3.7μg/m3,两者相关性较好,表明两者有共同的来源;无机元素中Al、Si、Mg、Cr、K、Ca等地壳元素浓度较高,As、Cd、Hg、Cr、Sb的富集因子高于1 000,受到人为源影响较大。随着PM2.5浓度升高,二次无机离子(NH+4、SO2-4、NO-3)占PM2.5比例上升明显,而有机物和地壳物质占比有所下降,表明PM2.5浓度升高时受二次无机转化影响较大;PMF模型结果显示,二次无机源、机动车源、燃煤源和二次有机气溶胶是廊坊开发区冬季PM2.5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