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继发性肝泡状棘球蚴病(HAE)动物模型T1 mapping定量MRI技术的成像特点,并与病理学结果对照,探讨HAE不同时期定量MRI的动态演变规律及与病理演变的关系,并探讨定量MRI评价本病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将14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n=40)及接种泡球蚴混悬液组(n=100)。制备继发性大鼠HAE动物模型,接种后第9周对大鼠用超声筛查肝内HAE病灶,然后根据超声筛查结果将接种泡球蚴混悬液的大鼠分为2个亚组,即接种成功组和未接种成功组,接种后第10周(早期)、18周(中期)、32周(晚期)从不同实验组中抽取15只大鼠进行腹部MRI扫描,包括常规MRI序列及T1mapping序列检查,检查结束后每组随机处死5只大鼠,留取肝内HAE病灶实验标本,进行常规HE染色和Masson染色,HE染色观察HAE病灶内小囊泡的大小、形态及数量,小囊泡面积占整个病灶的比例以及纤维化的比例;Masson染色观察病变纤维化。结果 HAE病灶区、病灶周边区及背景肝脏的早、中、晚期T1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在同一时期,病灶区与病灶周边区、病灶区与背景肝脏、病变周边区与背景肝脏之间的T1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同一区域不同时期的T1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E染色显示HAE病灶见病灶内纤维样结构及钙化,Masson染色显示囊壁周围及病变与肝实质交界区大量胶原纤维增生。结论 T1值不能反映HAE病变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不能反映泡球蚴的活性情况。

  • 单位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