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掌侧锁定接骨板(volar locking plate, VLP)和外固定支架(external fixation, EF)治疗桡骨远端AO C2/C3型骨折的影像学和治疗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我们共收治62例AO C2/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其中23例接受EF治疗, 39例接受VLP治疗。采用Gartland-Werley量表和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评价总体治疗效果与功能恢复情况, 测量腕关节活动度和握力, 影像学参数包括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尺骨变异和关节面台阶。所有统计学分析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侧别、是否优势手、致伤原因、手术时间、是否植骨和随访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时间为12~47个月, 平均17.1个月。末次随访时, VLP组在腕关节屈曲(VLP组69.7°、EF组62.3°, P<0.001)、前臂旋前(VLP组73.1°、EF组64.8°, P=0.027)和旋后(VLP组70.6°、EF组63.1°, P=0.033)角度方面恢复优于EF组, 其他关节活动范围参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Gartland-Werley和DA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X线片显示, VLP组的尺骨变异为(0.6±1.3) mm, EF组为(1.6±1.8) 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VLP组的关节阶梯为(0.5±1.1) mm, 其改善明显优于EF组(1.2±1.4) 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两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VLP组的28.2%和EF组的34.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7)。结论 VLP固定在腕关节活动度(屈曲、旋前和旋后)、尺骨变异矫正和改善关节一致性方面表现出比EF固定更好的性能。

  • 单位
    河北省胸科医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