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于2019年9月–2020年8月在重庆缙云山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观测了水汽通量和其他环境要素。基于观测数据,分析了水汽通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能量闭合率为0.77,且通量足迹高贡献区域所处方向与风玫瑰图的全年主风方向(东北风向)一致,累计通量贡献区变异系数比较小,证明涡度相关技术在研究区适应性较好,数据可靠。(2)缙云山针阔混交林的全年水汽通量基本为正值,月平均日变化范围为–0.001–6.623mmol·m–2·s–1,说明研究区为水汽源。水汽通量月平均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均为单峰趋势。夏季水汽通量平均值最大(4.620mmol·m–2·s–1),变化趋势强;冬季水汽通量值最低(2.077 mmol·m–2·s–1),变化趋势弱。(3)该地区全年蒸散总量(792.40 mm)占降水总量(1 489.18 mm)的53.12%,夏季的蒸散量(325.53 mm)和降水量(680.52 mm)最高,分别占到全年蒸散量和降水量的41%和46%。缙云山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站点与其他地区不同生态系统站点对比,得出全年蒸散量为湿地>森林>农田。(4)净辐射、气温、饱和水汽压差和风速对水汽通量的影响在各季节均显著,净辐射、气温和饱和水汽压差与水汽通量呈正相关关系,R2最大分别为0.85、0.53和0.60,风速与水汽通量呈负相关关系,R2为0.61,均是夏季的相关性最高,其中净辐射和气温是影响水汽通量的最主要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