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劈开乳头式与直接吻合式输尿管-肠道新膀胱吻合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采用自身配对对照、随机信封分组方法, 将同一患者左、右侧输尿管-肠道新膀胱吻合术式分为劈开乳头式(A组)和直接吻合式(B组)。采用机器人辅助或腹腔镜手术在腔内完成淋巴结清扫及膀胱切除后, 在体外构建M形原位回肠新膀胱。A组将输尿管末端纵行剖开0.5 cm, 外翻并固定2~3针形成乳头, 置入单J管。在储尿囊上切除一块圆形的浆肌层和黏膜组织, 将乳头置入肠壁开口0.5 cm, 用4-0可吸收线固定4~6针。B组将输尿管末端剖开0.5 cm, 在储尿囊上切除一块圆形的浆肌层组织和黏膜, 用可吸收线先将输尿管与储尿囊黏膜对黏膜全层连续缝合一半, 置入单J管后再连续缝合余下的输尿管全层与储尿囊全层。两侧均放置单J管引流10~12 d。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0例患者, 男63例, 女7例。年龄(62.5±10.4)岁。70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3.2个月, 1例术后3个月出现双侧输尿管狭窄, 1例术后6个月出现劈开乳头吻合侧狭窄, 2例分别于术后6、12个月出现直接吻合侧狭窄。术后A组6例肾输尿管出现反流, B组21例肾输尿管出现反流, 反流率分别为8.6%和30.0%(P=0.004);A组反流的临界压力为(23.5±9.0)cmH2O(1 cmH2O=0.098 kPa), B组为(15.5±4.9) cmH2O(P=0.042)。术后12个月A组和B组GFR分别为(38.1±7.6) ml/min和(38.6±12.9) ml/min(P>0.05)。术后2周A组22例和B组17例发生肾积水;随访12个月A组20例和B组14例肾积水消失(P>0.05)。A组和B组分别有1例和4例发生急性肾盂肾炎(P>0.05), 分别有4例和1例发生肾结石(P>0.05)。A组和B组的吻合时间分别为(8.8±3.5)min和(6.7±1.5)min(P=0.037)。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尿瘘。结论与直接吻合术式相比, 劈开乳头吻合术式的抗反流效果好, 可明显减少原位回肠新膀胱的输尿管反流发生率。劈开乳头吻合术式所用时间稍长于直接吻合术式, 两者在狭窄率、肾积水、分侧肾小球滤过率, 以及急性肾盂肾炎、结石和尿瘘等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