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黑山羊无浆体的分子检测及遗传多样性

作者:周飒; 黄良圆; 赵建国; 廖承红; 管庆丰; 王金花; 韩谦
来源:2021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学分会第二届青年科学家学术论坛, 中国上海, 2021-10-16.
DOI:10.26914/c.cnkihy.2021.080712

摘要

无浆体病(Anaplasmosis)是由几种无浆体(Anaplasma)经蜱媒传播的一种立克次氏体病。其中嗜吞噬细胞无浆体(A.phagocytophilum)为人兽共患病原,能够引起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HGA),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山羊感染该病后出现消瘦、贫血、黄疸等临床症状,导致增重缓慢,严重时将导致死亡,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海南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蜱种类繁多、活动范围广,该病需进行长期检测和防控,为了解海南黑山羊无浆体流行情况,为兽医临床提供防控方向。本研究使用巢式PCR和常规PCR方法检测了海南地区18个市县的黑山羊(N=731)的无浆体病。结果显示:黑山羊的无浆体总感染率为30.1%。其中A.bovis,A.ytophilum,A.ovis,A.capra的感染率分别为22.7%、13.8%、2%、3.4%。本研究发现,不同地区山羊所感染的无浆体优势种不同,A.bovis在海南地区的黑山羊中感染率最高,以及A.phagocytophilum+A.bovis共同感染情况比较普遍。不同年龄、性别、饲养模式的黑山羊和牛的无浆体感染情况存在差异,散养模式下的山羊无浆体感染率(39.7%)明显高于圈养模式的黑山羊(19.1%)。为了对该病原进行溯源分析,又用16S rRNA基因/Gro EL基因/MSP4基因对无浆体进行PCR扩增,进行同源性和系统发育树的分析。从246株测序结果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42株的无浆体序列,并对选出的42株无浆体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基于16SrRNA基因的9株A.phagocytophilum序列与已知参照序列出现两个独立分支,分别聚集在不同的分支上。基于16S rRNA基因的13株A.bovis序列的同源性较高,都聚集在同一分支上。基于MSP4基因10株A.ovis的系统发育树中都聚集在同一分支上。基于GroEL基因的9株A.capra序列的同源性较高都聚集在同一分支上,分支节点支持率高达100%。本试验中A.ovis、A.bovis、A.marginale和A.phagocytophilum均无地理隔离分化特征,但A.phagocytophilum存在宿主特异性。

  • 单位
    海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