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索不同影像学进展模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基线资料的差异, 为早期识别有重症倾向的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65例COVID-19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以48 h内病变是否出现快速进展分为2组:快速进展型(A组)16例、非快速进展型(B组)49例, 分析其基线资料:年龄, 性别, 潜伏期, 临床症状, 实验室检查, 初次胸部CT的特征(病灶的分布、形态、边界和所累及的肺叶数)。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对比2组上述指标存在的差异。结果 2组临床基线资料对比:A组年龄、胸闷症状、基础疾病、乳酸脱氢酶明显高于B组(P值均<0.001);A组CD4、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B组(Z=182.500、259.000, P值均<0.001)。2组影像学基线特征对比:A组多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及外周混合性分布的磨玻璃影, 病灶的边界模糊;而B组以胸膜下分布边界清楚的磨玻璃影较多见, 2组支气管血管束及外周混合性分布、胸膜下外周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05、13.268, P值均<0.001)。A组中"细网格"征的检出率高于B组(χ2=4.201, P<0.05)。本研究中反晕征的病例数较少, 但A组中有1例早期反晕征表现进展为危重症的患者, 值得重视。2组血管影增粗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0, P>0.05)。结论年龄较大、合并基础疾病、淋巴细胞计数和CD4减低、乳酸脱氢酶升高、病灶沿支气管血管束及外周混合分布、磨玻璃影边界模糊或出现"细网格"征提示病变可能出现快速进展。
-
单位南京市第二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