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放化疗疗效早期评估作用

作者:岳美淋; 周作福*; 章国伟; 杨青霞; 刘朝禄
来源: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 28(16): 65-67.
DOI:10.15971/j.cnki.cmdi.2022.16.054

摘要

目的:评估宫颈癌放化疗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进行早期评估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经手术或宫颈病理活检诊断确诊的6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接受检查的非盆腔疾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术前开展磁共振成像(MRI)与DWI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时表现扩散系数(ADC)在不同病理与疗效时的数值差异变化。结果:对照组开展DWI检查显示,T1WI为均匀等信号,T2WI为多层样改变,宫颈管内黏液呈高信号,宫颈黏膜皱襞与子宫肌外层为中等信号,宫颈纤维基质为低信号;宫颈管内膜ADC值为(1.35±0.17)×10-3mm2/s,结合带ADC值为(1.54±0.15)×10-3mm2/s,肌层ADC值为(2.02±0.22)×10-3mm2/s。观察组宫颈癌患者的T1WI为等信号,T2WI呈均匀或混杂稍高信号影,DWI呈高信号,平均ADC值为(0.95±0.13)×10-3mm2/s,与对照组正常宫颈平均ADC相比更低,有统计差异(P<0.05)。宫颈鳞癌的ADC值(0.89±0.12)×10-3mm2/s与腺癌ADC值(1.04±0.09)×10-3mm2/s相比有明显统计差异(P<0.05)。相比于化疗前ADC值(0.95±0.13)×10-3mm2/s,化疗4周后的ADC值(1.49±0.08)×10-3mm2/s明显升高,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DWI可有效诊断宫颈癌,可根据ADC值区分宫颈癌的病理学类型,也可根据ADC值变化情况了解放化疗前后的治疗效果。

  • 单位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