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棘球海胆TGFBR2基因的克隆及其对海水酸化的响应

作者:李莹莹; 崔东遥; 程操; 孙景贤; 刘丽; 赵谭军; 尹文露; 常亚青; 湛垚垚*
来源: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0, 39(12): 5507-5519.
DOI:10.13417/j.gab.039.005507

摘要

为了探究光棘球海胆(Mesocentrotus nudus)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receptor typeⅡ, TGFBR2)基因的序列信息及其响应海水酸化的模式和规律。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首次获得光棘球海胆TGFBR2基因(MnTGFBR2)的cDNA全长序列。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为2 260 bp,其中5’非编码区长度为227 bp,3’非编码区长度为254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776 bp,编码一个含592个氨基酸的多肽。MnTGFBR2蛋白理论分子量为66.11 kD,理论等电点为5.30。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Mn TGFBR2蛋白与紫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purpuratus) TGFBR2蛋白聚为最近的一支,二者序列一致性高达95.97%。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结果显示,MnTGFBR2在管足、围口膜、体腔液、肠和性腺5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相对表达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管足>围口膜>体腔液>肠>性腺。海水酸化处理实验发现,随着酸化时间的延长,与自然海水组相比,当海水pH值下降0.3个单位时,光棘球海胆性腺组织和肠组织中MnTGFBR2的相对表达均呈先极显著降低(p<0.01)后升高的趋势;当海水pH值下降0.4个单位时,光棘球海胆性腺组织中MnTGFBR2的相对表达呈先极显著降低(p<0.01)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而肠组织中MnTGFBR2的相对表达则一直呈现极显著降低趋势(p<0.01);当海水pH值下降0.5个单位时,光棘球海胆性腺组织中MnTGFBR2的相对表达呈先极显著降低(p<0.01)再升高的趋势,而肠组织中MnTGFBR2的相对表达则呈显著降低(p<0.05)的趋势。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