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罗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6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茵栀黄9 g/kg组、罗格列酮2 mg/kg组、茵栀黄联合罗格列酮(4.5 g/kg+1 m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各13只外,其余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给予普通饲料,其余各组给予高糖高脂饲料(10 g/只)持续13 w,从第5 w开始给药,按5 ml/kg灌胃给药8 w。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16 h,摘取眼球取血,取出肝脏,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用生化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肝脏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含量,生化法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TG)的含量,血糖仪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含量;根据FINS和FBG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肝脏切片观察到明显的脂肪变性和弥漫性脂滴空泡,血清中ALT、AST和MDA的活性或含量显著升高,SOD和GSH-Px的活性显著降低,肝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显著升高,血清中TC、TG显著增加,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茵栀黄9 g/kg组、罗格列酮2 mg/kg组及茵栀黄联合罗格列酮(4.5 g/kg+1 mg/kg)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肝内脂肪空泡和炎性损伤、炎症细胞浸润都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茵栀黄联合罗格列酮(4.5 g/kg+1 mg/kg)组改善程度最为明显,ALT、AST、MDA、TNF-α、IL-1β、IL-6、TC、TG和LDL-c的活性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HDL-c、SOD和GSH-Px的含量活性均升高;FBG、FINS和IRI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在剂量减半情况下,茵栀黄联合罗格列酮可以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其机制与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调控脂质代谢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