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建立并验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模型,运用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CAG大鼠模型代谢组学特征及生物标志物,探讨胃经穴位与胃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对特异性联系。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通过MNNG联合乙醇灌胃、饥饱失常法复制CAG大鼠模型。HE染色观察大鼠胃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1H-NMR检测足三里穴区及胃组织代谢物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大鼠胃黏膜色苍白,黏膜层变薄,弹性减少,皱襞变平,黏液减少,有散在出血点,HE染色结果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大量主细胞坏死空泡样变化,大量纤维组织充填,并有诸多集中出血点,腺体结构紊乱减少,固有腺体出现萎缩。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大鼠胃组织共有17个差异性代谢物,其中,乳酸、谷氨酰胺、谷胱甘肽、N-乙酰天门冬氨酸、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肌糖、腺嘌呤核糖核苷酸7个代谢物浓度显著升高,而亮氨酸、牛磺酸、N,N-二甲基甘氨酸、甜菜碱、丝氨酸、磷酸胆碱、乙酰磷酸胆碱、尿嘧啶、尿苷、苯丙氨酸10个代谢物浓度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足三里穴区组织中谷氨酰胺、琥珀酸、赖氨酸、富马酸、次黄嘌呤、一磷酸腺苷显著降低,而N-乙酰天门冬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酰胺、磷酸胆碱/甘磷酸胆碱、酪氨酸、苯丙氨酸、黄嘌呤、肌苷显著升高。结论:代谢组学得出CAG模型大鼠足三里穴区与胃组织之间在病理上相互关联,可初步表明胃经穴位与胃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对特异性联系。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