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联合眼表干预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的效果

作者:罗嘉婧; 段虎成*; 陈瑞; 吕依洋; 吕红玲; 晏世刚; 孔祥斌
来源:眼科, 2023, 32(04): 339-343.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3.04.013

摘要

目的 观察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联合眼表干预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8年11月至2021年6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患者52例(52眼)。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不同分为两组,单纯行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者26例(26眼)为A组,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联合围手术期干眼治疗(人工泪液点眼、睑板腺按摩、热敷和典必殊眼膏涂睑缘)者26例(26眼)为B组,术后随访1年。裂隙灯检查角膜上皮完整、透明、荧光素染色阴性为角膜修复。术后7天进行刺激评分、术后3个月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泪液脂质和睑板腺、BUT和泪河高度。主要指标眼刺激反应评分、主观刺激症状评分,修复持续时间,眼表状态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7天A组眼刺激反应评分5.38±1.30,主观刺激症状评分5.77±1.42,B组分别为4.35±1.23、4.5±1.45。A组角膜修复持续时间(8.19±1.86)天,明显长于B组的(6.19±1.23)天(P=0.001)。术后3个月A组泪液脂质评分、BUT、泪河高度分别为2.23±0.59、(7.50±2.29)s、(0.30±0.09)mm,均差于B组的1.46±0.51、(10.66±2.28)s、(0.47±0.08)mm(P均<0.05)。A组睑板腺缺失评分2.08±0.48,B组1.85±0.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6%,高于B组的7.7%(P=0.038)。结论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联合眼表干预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效果良好,改善眼表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眼科,2023,32:339-343)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