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乡村旅游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是提高乡村居民收入、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从微观视角分析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背景下农牧户参与旅游适应性效果,能够为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提供决策支撑。论文以内蒙古五原县和伊金霍洛旗为案例地,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乡村旅游示范县效果评估体系,在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背景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乡村旅游地农牧户参与旅游适应性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进一步将案例地分为景区景点依托型和生态休闲农业型2类,农牧户分为旅游专营型、旅游参与型和纯农牧户3类,对2类乡村旅游地、3类农牧户参与旅游适应性的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在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过程中,农牧户参与旅游适应性的总体效果达到了“良好”水平;(2)将案例地分为景区景点依托型和生态休闲农业型后发现,前者农牧户参与旅游的适应性高于后者,即景区景点依托型>生态休闲农业型;(3)将农牧户进行分类后发现,旅游专营型参与旅游的适应性最高,旅游参与型次之且与旅游专营型差距很小,纯农牧户最低且与旅游专营型、旅游参与型差距较大,即旅游专营型>旅游参与型>纯农牧户。论文将乡村旅游地农牧户作为政策利益主体纳入效果评估体系中,拓展了绩效评估的理论模型和参与旅游适应性的研究视角,并可为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 单位
    内蒙古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