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代潞盐入豫以陆路为主兼有水路。陆路沿盐池东南西三个方位翻越中条山经茅津渡、太阳渡、陌底渡过河入豫,分别称作运茅道、运太道、运陌道。乾隆二年(1737),经有关运商禀请,原运往偃师县、宜阳县、永宁县、新安县、汝州、宝丰县、伊阳县7县潞盐由运太道改由运茅道入豫,运太道不再运盐。乾隆十二年(1747),经运商卫天泰禀请,原运往内乡县的潞盐由运茅道改经运陌道,从陌底渡过河。水路经夹马口等渡口上船经潼关转至阌乡、淅川等地。入豫盐道中,运茅道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
单位运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