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讨食管全周浅表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后长期保留胃管对食管狭窄预防及治疗的影响,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ESD的食管全周浅表癌患者, 术后置入胃管患者15例(胃管置入组), 无胃管置入患者23例(无胃管置入组), 比较两组患者基础情况、病变位置、病理分期、术后并发症、食管狭窄程度(进水情况)、疼痛情况、住院次数及医疗费用等资料。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变位置及术后病理分期的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胃管置入组相比, 胃管置入组患者可进水率较高(11/15比6/23, P<0.05), 发生疼痛次数较少[(7.3±3.1)次比(10.7±3.6)次, t=3.00, P<0.05], ESD后至食管支架置入前及置入后的住院次数和医疗总费用均明显低于无胃管置入组(P<0.05)。ESD后迟发性出血率、穿孔率以及首次狭窄出现时间, 两组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研究结果初步表明食管全周病变患者行ESD后长期保留胃管可减轻食管狭窄程度, 具有较良好的安全性。
-
单位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建湖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