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诱导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凋亡

作者:刘幸; 田甜; 余蕾; 詹玮; 韩冰; 谢汝佳; 杨婷; 罗新华; 杨勤
来源: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7, 33(05): 913-918.
DOI:10.3969/j.issn.1000-4718.2017.05.024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AHA)对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HSCs)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SAHA诱导HSCs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Opti Prep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原代HSCs;通过实时细胞分析技术检测SAHA对HSCs增殖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SAHA处理HSCs后的形态变化;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的蛋白表达;免疫共沉淀法检测GRP78蛋白与HDAC6蛋白是否形成复合物。结果:成功分离的HSCs连续培养14 d,HSCs逐渐由静止状态变为激活状态。SAHA可显著抑制HSCs增殖,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P<0.05);SAHA对HSCs的促凋亡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P<0.05)。SAHA处理HSCs后,α-SMA、Ⅰ型胶原、HDAC6和TIMP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GRP78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激活型的HSCs相比,SAHA处理后的HSCs中免疫共沉淀下的蛋白复合物中GRP78与总的乙酰化赖氨酸蛋白显著增多,而HDAC6蛋白显著降低,同时证明GRP78与HDAC6形成复合物。结论:SAHA抗肝纤维化的机制可能是,SAHA下调HDAC6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乙酰化GRP78蛋白表达水平,诱导HSCs内质网应激,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