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包公赔情》作为包公戏的代表性剧作,新中国成立后,历经京剧、吉剧、川剧、评剧、豫剧、河北梆子、秦腔等各地方剧种的改编和艺术加工,久演不衰。这得益于其编创紧紧与时代相连,其中包公秉公执法、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人物塑造与情节建构,做到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与时俱进和不离原型。本文通过梳理京剧、吉剧、河北梆子三个剧种在不同时期对《包公赔情》改编的不同侧重点,探索戏剧“守正创新、古为今用”经典重构的艺术价值。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