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对2018—2022年柳州市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和艾滋病病人(AIDS)的晚发现情况和晚发现病例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下载现住址为柳州市的2018—2022年新报告的HIV/AIDS流行病学资料,对晚发现病例特征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8—2022年柳州市共报告2 898例晚发现病例,年均晚发现比例为52.20%(2 898/5 552),历年的晚发现比例呈下降趋势(P趋势<0.01);男性(54.30%)、年龄≥40岁(55.73%)、离异或丧偶(55.57%)、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58.11%)、农民(57.66%)、异性传播(53.96%)、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57.73%)等特征的感染者晚发现比例较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406)、年龄≥40岁(OR=2.219、2.163、2.014)、农民(OR=2.443)、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OR=1.362)、异性传播(OR=1.916)、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OR=3.071)病例发生晚发现可能性较高,已婚有配偶(OR=0.797)病例发生晚发现可能性较低。晚发现的死亡病例中报告前已死亡占10.24%(46/449),确证阳性后半年内死亡的病例数占83.96%(377/449)。结论 2018—2022年柳州市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较高,男性、年龄≥40岁、职业为农民、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已婚有配偶、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以及传播途径为异性性传播是HIV/AIDS病例发生晚发现的影响因素。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