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多模式检查在睫状体上皮瘤与恶性的睫状体黑色素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2016—2021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眼底病科确诊为睫状体上皮瘤的3例患眼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眼底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UBM)、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磁共振(MRI)及病理检查的特征,与恶性睫状体黑色素瘤进行鉴别。结果 所有患眼眼底检查可见肿瘤位于远周边部,较为隐蔽,瘤体大小不一,凸向玻璃体腔内,多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瘤体表面色多为灰黄色,当有色素沉着时可呈灰黑色,边界清晰,表面及边缘整齐。UBM显示瘤体位于睫状体前部玻璃体腔内,呈团状中等回声,内回声较均匀,位置固定,与睫状体相连。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瘤体多位于晶状体旁或睫状体前,为类椭圆形强回声团,与睫状体回声相连,可探及内部血流信号存在,脉冲多普勒为动脉型血流频谱。FFA显示眼底远周边部可见一类椭圆形高荧光病灶隆起,凸向玻璃体腔内,随时间延长渐渗漏增强,周围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晚期渗漏增强。当继发视神经病变时,可见视盘水肿呈高荧光渗漏。MRI检查可见眼球晶状体外后方斑点状异常信号,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增强扫描见明显强化。病理检查结果示:瘤体组织及切面呈灰白色,质中,为良性睫状体上皮瘤。结论 睫状体上皮瘤极为罕见,发病位置及临床体征与睫状体黑色素瘤极易混淆,病理检查是诊断金标准,临床可结合多模式检查对二者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