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末民初,随着汉口镇商业贸易的迅速发展,武汉与外界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武汉棉业贸易格局在外力冲击下开始重塑。早期工业化的推进使武汉地区棉业从生产到销售环节发生了系列变革,在进行技术改良创新后,棉业在城市与乡村之间逐渐建立起了完整的供求体系、在近代武汉地区呈现了早期工业化之后的本土化升级,由原始的乡村纺纱织布一体变为了城乡市场供需双向驱动的精细分工,即乡村植棉、城市纺纱、乡村织布的专业化分工格局。乡村土布利用机纱改良升级,进一步拓宽了销售市场。在武汉棉业的发展过程中,地理位置、本土商人、原料和技术的革新发挥了巨大作用。近代武汉棉业本土化改良后,还形成了早期的产业链。武汉位于长江内航中心,对于近代市场的内贸起着非常重要的“二传手”作用,是新旧事物的交接与汇合之处。通过对棉纺织这一产业的分析,可以看到在洋货贸易的冲击下,武汉作为一个近代次商业中心和内陆航运枢纽,拥有着十分强大的影响力。